文化遗产课堂:柳编
日期:2022-06-03
根据史料记载,柳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。相传明朝洪武年间,苏州表兄弟二人带着篾匠工具来到龙冈储巷,看到此地柳条长势旺盛,就利用柳条编制生活用具出售,村民在表兄弟二人的启发下,充分利用本地柳条资源,学做自己生活用的菜篮子和简易的生活用品,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人们把柳制品发展到系列化,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现在以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储巷为主,辐射到苏北地区。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,柳条编织品不断翻新,原先是以单纯的柳条制作民间家具、用具,后来由家具发展到花篮、果篮等装饰工艺品。由单纯的柳条生产变为柳条、柳皮与竹、木、草、藤等配合制作的产品。
改革开放以后,经济迅速发展,柳编这一民间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柳编行业中有这样一段民谣:“洁白云条是柳编,它的价值胜黄金。历代传男不传女,荒年也能度性命。改革开放政策好,漂洋过海创外汇。”
柳编的原材料为杞柳树割下来的柳条,经过发泡、剥皮、凉晒,消毒、漂白、染色、选料、劈柳、拉皮等几道工序后储存,柳条修长、粗细匀称,柔软光滑,极白无节是编织的上好材料,用加工后的杞柳条编织出的民间艺术作品其特点是:轻佻、玲珑、美观、大方、无菌、无毒、无污染,是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。它投资小,取材方便,原材料可以自行栽种,工艺简便,可作日常用具、器具等。同时,通过柳编工艺者的不断研究,继承传统,推陈出新,各种柳编新产品不断问世。精美的柳编艺术品不仅国人喜爱,而且西方人也很欣赏,出口逐年递增。